![]() |
|||||||
|
|||||||
|
|||||||
|
|||||||
|
|||||
古代宫廷的香熏生活 |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6/24 ![]() |
|||||
隋唐两宋时期,皇亲贵戚和享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文人仍是用香的主要阶层,他们不仅继承了前人对香的爱好,还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宫廷中用焚香来显示庄严和礼遇,并写进制度;权贵们将奇香作为炫耀的资本,用以互相比试;而文人则将焚香视作优雅生活的标志,将其发展成清玩之事。
如《新唐书。仪卫志》中提到“朝日,殿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这种制度在唐诗中也得到了反映,贾至《早朝大明宫》:“衣冠身惹御炉香”,杜甫和诗“朝罢香烟携满袖”等等,可见当时确有朝会熏香之制。唐朝时,海陆交通发达,国力强盛,四海来朝,各国都将自产的香药列为重要朝贡品,大量客居中原的胡商也多经营香药。唐王室在开元二年(714)于广州设立市舶使,其最初的职能就是为王室采办包括香药在内的奢侈品。通过官方朝贡、民间贸易和海外采办,进入中原的香药日益充足。有了物质基础,喜爱香熏的权贵们便兴起了“斗香”活动。唐中宗时举办过一次高雅的比香大聚会,宗楚客兄弟、武三思以及皇后韦氏等诸亲属权臣在会上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
至宋代,“焚香”已发展成文人四般闲事(焚香、斗茶、插花、挂画)之一,成为高雅情趣的象征。文人们热衷于制作和收集香方,不少香方缘此而以其名、字、号来命名,如杨吉老龙涎香、丁晋公清真香、苏内翰贫衙香、徐铉伴月香等。宋代不少文人都撰有《香谱》,从沈立、洪刍到陈敬,两宋出现的《香谱》类著作计有十数家;另有丁谓《天香传》、叶廷珪《南蕃香录》、颜博文《香史》等香学作品。香学专著的数量之众,足见文人熏香风气之盛。
唐宋时期出现了大量以贵金属等材料制作的工艺精湛的香囊(或称“香球”)等香熏器皿,唐诗人张祜《太真香囊子》诗“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就是喟叹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生死别离后,见到所留遗物“香囊”而作。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第99期专业香道师培训学员 龙涎香的介绍 草麝香 安息香的介绍 艾草 远志 苏合香的介绍 木香 丁子香的介绍 沉香木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联系方式 | 管理登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