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汉代,是中华香文化鼎盛的源头! |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6/24 ![]() |
|||||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上越来越得到世界的尊重,中国文化的精粹也在不断重新挖掘和展现出来。中国的香文化,更是以其深邃的内涵、代表着最早世界贸易交流的载体,再次得以呈现。 追溯香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经过秦汉、六朝、隋唐的发展,到宋代达至鼎盛。虽然鼎盛在宋,而鼎盛的源头却应该追溯至汉! 香文化鼎盛的源头在汉 人类对香的喜爱是形而上的,是与生俱来的本性需求。那香文化产业为什么在汉代会赫然兴起呢?“历史常常是被英雄推动的”,用在汉代香业的发展史上也是如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追溯关于香在汉代兴起的原因。 一、汉武帝的好香,令世人跟随仿效。 汉武帝好香,他所和的“百和香、乾陀罗耶香、兜木香”等成为后人制香参照的模板。他东巡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发现了保健养生的香枕,流传至今,令无数人受益。汉武帝的好香,不止于品香、合香,还在他为香设立了和香理法。 品好香,用好炉。据说汉武帝对炉的使用也要求非常极致。古人对香炉的使用,在汉代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在他的推动下,后来博山炉的制作工艺日臻精良,并确定了博山炉规制。 ![]() 汉武帝文韬武略也好香 而同时,汉武帝和香的故事也被后人广泛流传。汉武帝与香的故事,也是魏晋之后文学作品的常用题材。 如广为流传的“返魂香”,就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早亡后,汉武帝悲痛欲绝,希望和出还魂香,唤醒李夫人。白居易的乐府诗《李夫人》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九华帐中夜悄悄,返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等。再如汉武帝为了表达对臣子和家人的至高封赏,就会赠送博山炉。其中赫赫有名的“错金银博山炉”与“竹节鎏金博山炉”即为武帝对兄长与姐姐的赏赐之物:中山王刘胜是武帝同父异母的长兄,所封赏的“错金银博山炉”是博山炉中的最高等级者﹔为了表彰卫青战功、祝贺新婚封赏了自己御用的“竹节鎏金博山炉”等。在武帝的推动下,香药的采摘使用,和香、用香、熏香全面的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错金银博山炉 二、丝绸之路引入的外来香原料和香应用,推动了香产业的发展 汉代武帝至三国时期,西域各国进贡的香料传入,这个时期的香药贸易多以官方朝贡贸易为主;至北朝、隋朝、唐朝前期的香药贸易也很繁荣。香料来源扩大,苏合香、鸡舌香、沉香、木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熏香之风在宫廷和上层贵族之中盛行,如皇帝的宠妃和贵妇以香汤沐浴、官员上朝要随身佩香,向皇帝奏事还要口含鸡舌香等等。 丝绸之路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汉朝中东和南亚地区盛产各种香料,从汉代起,特别是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大量西域的香进入中国,即著名的“西香东进”, 出现了中外文化空前的大交融。随着中国和西域、南洋贸易往来的增多,异国香料和印度、波斯、阿拉伯、欧洲等各地的香文化传入中国。外来香药最初输入中国多与疗病有关。诸如能遏制瘟疫的香药、治疗猝然昏迷的开窍香药、能生肌长肉的伤科香药等都收到了社会上层人士的追捧。 汉代,活跃在亚欧非三大洲的穆斯林商人聚居在中国的广州、泉州、扬州等地,阿拉伯人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贩卖到各国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大量香药香水以及犀角、宝石、象牙、珊瑚、药品、波斯地毯等国外的珍奇物资。这些商人的活动,推进了我国从汉代起长盛不衰的王公贵族和士大夫们对香的狂热追捧和中医香疗养生的成熟。 汉朝时乐府诗云:“行胡从何方,列国持何来,氍毹、 、五木香、迷迭、艾纳及都梁。”氍毹为毛毯,后面四种皆是香药。班固给其弟班超的书信说:“窦侍中令载杂丝七百尺,市月氏马、苏合香。”可见当时香药是丝绸之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汉代香料贸易的兴盛,使中国人的用香范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人们不只熏烧单一品种的香药,还常用多种香药来调配香气。马王堆一号墓就发现了混盛辛夷、茅香等香药的陶薰炉。这种“多种原态香材混于一炉”的香品可算是“早期的合香”(合香,即合成香料,是由多种香料配制的香品,常有特定配方)了。 玩香成为风尚 汉朝的王公贵族们迷恋各种香料,用这些新奇香料焚香、香身、香口、熏衣等,争奇斗艳,炫耀财富。香更成为皇室御达官贵人生活享受的一个重要部分。《汉宫典制》规定,上朝必须佩香:“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蔡质《汉宫仪》中有“含鸡舌香伏奏事”,后来“含鸡舌香”、“含香”甚至成为在朝为官的代指。 《汉武内传》描述朝廷“七月七日设座殿上,以紫罗荐地,燔百和之香”,其富丽奢华,可见一斑。当时薰香用具名目繁多,有香炉、薰炉、香匙、香盘、薰笼、斗香等。汉代还有一种奇妙的赏香形式:把沉水香、檀香等浸泡在灯油里,点灯时就会有阵阵芳香飘散出来,奇妙无比,称为“香灯”。 《汉宫仪》中还有关于尚书郎熏衣的定制,当时有专门用来香熏烘烤衣被的曝衣楼,一首描写宫女通宵紧张熏衣的古宫词写道:“西风太液月如钩,不住添香折翠裘。烧尽两行红蜡烛,一宵人在曝衣楼。”《香谱》载:“金日禅入侍,欲衣服香洁,自合一香带之,武帝果悦。” ![]() 赵飞燕是香文化历史中不可忽略的人物 《赵飞燕外传》记载,赵飞燕浴五蕴七香汤。他们在建筑上用香、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在各式宴会庆典场合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焚香的事务;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挂佩,在制作点心、茶汤、墨锭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店铺,人们不仅可以买香,还可以请人上门做香;富贵之家的妇人出行时,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则多设香斋,不仅用香品香,还亲手制香。 香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被现代人称为“产业”的经济形态。 香已经融于生活 三、汉代佛道两教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香在人们身心调整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中华医养学是一个兼收并蓄、广纳包容的发展史。汉期间,佛教医药也随佛教传到中国,丰富了中华医学,尤其是香药的内容。加之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和西域、南洋贸易往来的增多,印度、波斯、阿拉伯、欧洲等地的异国香料传入中国,香料贸易的兴盛,使中国人的用香范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唐代(618-907),《隋书》、《唐书》记载印度传入的医药类书籍就有11本,其中有龙树菩萨的《龙树菩萨养性方》和《龙树菩萨药方》,还有佛教名医耆婆的《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外来香和与香料有关的宗教、医药、方术典籍的进入,最初多与疗病有关;诸如能遏制瘟疫的香药、治疗猝然昏迷的开窍香药、能生肌长肉的伤科香药等都收到了社会上层人士的追捧。 外来香料还被赋予了种种神奇的特性,各种奇异的传说更助长了这一风尚:据载,番禺牙侩徐审与“舶主何罗吉”相善,临别,何罗吉赠三枚鹰嘴香,可避时疫,后番禺大疫,徐审全家焚香得免,后来这种香就被称为“吉罗香”。 在外来香药、香方的引进中,香衣、香口、香身、美容、护肤等功用也被吸收入了养生的范畴。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含12味香药的“甲煎口脂方”,含10味香药用于熏衣的“湿香方”等多种香方;《千金翼方》中有干香方、妇人香粉方等等。《本草纲目》认为服用莲花能“镇心益色,驻颜轻身”,即具有使人身心安定,容颜漂亮、不衰,身体轻健的功效。 ![]() 东皇莫高窟中的香积佛像 佛教认为,香不但能治病,能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而且能开智慧,使人精进修行,领悟佛法。看似有点匪夷所思。佛教将人的烦恼也称为结使,一般人有八十八个结使,也就是八十八种烦恼。而这些结使在人体也有相对应的气脉状况。气脉通畅的烦恼较轻,身体健康,而气脉不畅也显示烦恼较重,并影响身体健康。 异国香料和与香料有关的医药、方术典籍的进入,也丰富了道教的修行生活。道家认为香的作用大概可分为两种:一为供养诸神,兼通感达言,即感召神灵、传递心愿,属精神范畴;二为开窍、辟邪、养生疗病等,属生理范畴。 道教认为有八种太真天香不同于世间凡香:道香、德香、无为香、自然香、清净香、妙洞香、灵宝慧香、超三界香。 ![]() 药王孙思邈 葛洪、陶弘景、孙思邈既是道教的重要人物,也是著名的医家,佛教和西域医学的传入也对他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个时期,有名的医生无一例外都与佛、道有关系,非道、非佛的几乎没有。葛洪、陶弘景、孙思邈既是道教的重要人物,也是著名的医家,佛教和西域医学的传入也对他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佛、道的用香也在中医理论发展中得到了应用与验证。中医还将儒家的中庸、佛教的六道轮回、因果,道家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等思想引入医疗理论中,在行医的时候,也行使着劝善的社会教化功能。 大批文人、药师、医师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参与,使人们对香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对各种香料的产地、性能、炮制、作用、配伍等都有了专门的研究,制作合香的配方更是层出不穷。随着孙思邈和王寿等大医药师将熏衣香方、美容香方、养生香方公开后,香养文化也逐步被社会各阶人士所共享。 ![]() 神医华佗 东汉时期,出现《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药理论,华佗的“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而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传尸疰病”,即现代说的肺结核。在《神农本草经》、《山海经》都有香药的记载,并出现了仙药。《山海经》中记载随身佩戴的香药可以防病。 佛道两教兴盛,普通百姓开始不仅在解除病痛方面,而且在精神信仰活动中消费香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时期香文化的发展。 因此,真正意义上香品、香料的经济时代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才是中华香文化鼎盛的源头!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第99期专业香道师培训学员 龙涎香的介绍 草麝香 安息香的介绍 艾草 远志 苏合香的介绍 木香 丁子香的介绍 沉香木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联系方式 | 管理登录 | | |||
|